学院新闻

舌尖上的年味之除夕

时间:2016-02 点击:

    序言:在众多传统节日里,中国人总觉得春节与吃联系得紧。许是因为天冷,懒得动弹,吃上暖暖的一锅汤才是团圆的温馨;或是因为辛苦了一年,短短的几天假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,只有吃得好才算对得起自己。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,人们似乎还是习惯以“爱”为食材制成一道道美食去抚慰一个个漂泊的心灵……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美食小编为各位看客准备了《舌尖上的年味》系列,大家可以在美好的日子里,通过文字和图片,细细体会中国人“年”的味道……

   

舌尖上的年味之除夕

 

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后一天的晚上,它与春节(正月初一)首尾相连。“除夕”中的“除”字是“去、易、交替”的意思,除夕的意思是“月穷岁尽”,人们都要除旧部新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,是农历全年后的一个晚上。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,消灾祈福为中心。

 

周、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,皇宫里要举行“大傩”的仪式,击鼓驱逐疫疠之鬼,称为“逐除”,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,即小年夜;除夕为大除,即大年夜。

 

而今年的除夕比较特殊,今年没有大年三十,因而腊月二十九便是除夕,也就是“年三十”了。

 

贴门神

 

贴门神

 

 

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。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,挂在门的旁边,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。传说中的神荼、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,有他们守住门户,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。

 

贴春联

 

贴春联

春联亦名“门对”、“春帖”,是对联的一种,因在春节时张贴,故名。

贴福字、贴窗花、贴年画、贴挂千,这些都具有祈福、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。

 

置天地桌

 

置天地桌

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,是除夕专设之桌。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,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,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,此外,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。

 

守岁

 

守岁

 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,俗名“熬年”。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,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,从掌灯时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守岁的习俗,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,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。

 

放爆竹

 

放爆竹

  当午夜交正子时,新年钟声敲响,整个中华大地上空,爆竹声震响天宇。在这“岁之元、月之元、时之元”的“三元”时刻,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“旺火”,以示旺气通天,兴隆繁盛。屋内是通明的灯火,庭前是灿烂的火花,屋外是震天的响声,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。

 

 

吃年夜饭

 

吃年夜饭

 

  吃年夜饭,是春节家家户户热闹愉快的时候。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,阖家团聚,围坐桌旁,共吃团圆饭,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。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,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,桌上有大菜、冷盆、热炒、点心,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,一是火锅,一是鱼。火锅沸煮,热气腾腾,温馨撩人,说明红红火火;“鱼”和“余”谐音,是象征“吉庆有余”,也喻示“年年有余”。还有萝卜俗称菜头,祝愿有好彩头;龙虾、爆鱼等食物,预祝家运兴旺如“烈火烹油”。后多为一道甜食,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。这天,即使不会喝酒的,也多少喝一点。

 

 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,南北各地不同,有饺子、馄饨、长面、元宵等,而且各有讲究。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,是取新旧交替“更岁交子”的意思。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,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“新年大发财,元宝滚进来”之意。有的包饺子时,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,说是谁先吃着了,就能多挣钱。

 

给压岁钱

 

 
给压岁钱

 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,过年给压岁钱,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,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,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。

 

 

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推荐除夕美食:红烧鲤鱼

 

红烧鲤鱼

红烧鲤鱼的寓意为年年有余,红红火火。

材料:

鲤鱼一条,熟鸡肉约半两,鲜蘑菇半两,笋子半两,葱半两,老姜一小块,蒜两瓣,酱油两大匙。淀粉一大匙,料酒一大匙、香油一匙、盐、味精适量。

做法:

1、将整理好的鱼抽筋后在鱼身两面等距离各划五、六刀,抹上盐和料酒腌制半小时以上。

2、锅中放油烧至七成热,下鱼炸呈微黄色捞出待用。

3、锅中留约一两余油,烧至四成热,改小火下姜片、蒜片、葱段炒出香味。

4、再倒入鸡肉片、笋片、蘑菇片改中火炒半分钟。

5、加约一斤汤或水,下鱼、酱油、盐烧约三分钟,翻面再烧三分钟后,将鱼捞起装盘待用。

6、将锅中的汤汁勾芡后,淋入鱼盘中即成。

 

恭贺新春

拨打电话:0531-67896633
|预约报名 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