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6-02 点击:次
序言:在众多传统节日里,中国人总觉得春节与吃联系得紧。许是因为天冷,懒得动弹,吃上暖暖的一锅汤才是团圆的温馨;或是因为辛苦了一年,短短的几天假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,只有吃得好才算对得起自己。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,人们似乎还是习惯以“爱”为食材制成一道道美食去抚慰一个个漂泊的心灵……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美食小编为各位看客准备了《舌尖上的年味》系列,大家可以在美好的日子里,通过文字和图片,细细体会中国人“年”的味道……
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(又称腊月)二十八的俗称;春节传统习俗之一。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“腊月二十八,把面发”,“腊月二十八,打糕蒸馍贴花花”。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,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。
腊月二十六、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,到了二十八这天,就该准备面食了。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,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,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,只有发面不爱坏,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,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,同时,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。
腊月二十八这天,山东人要“馒头蒸出一年好彩头”;太原人要蒸好“糕儿馍馍两笸箩”;河北人则是“蒸枣花”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;河南人也是“二十八,蒸馍炸圪塔。”只有北京人慢半拍,在这天才“把面发”,等到二十九才“蒸馒头”。
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,还要“贴花花”也就是贴年画、贴春联和贴窗花。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。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,《典术》曰:“桃者,五木之精也,故压伏邪气者也。”到了五代时,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,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,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,而题写于桃符上的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“春联”。后来,随着造纸术的问世,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。
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推荐腊月二十八美食:银丝花卷
此花卷造型美观,柔软甜香,丝细柔软,暄和,味甘香醇,银丝卷洁白松软,甜香适口。
材料:
主料:
面粉500克
辅料:水265克、奶粉10克、酵母5克、糖10克
做法:
1、面粉、水、奶粉、酵母、糖混合,放入面包机内揉至成光滑面团。
2、揉好的面团在面包机中发酵2.5倍大小。
3、在表面戳个洞,洞口不回缩,就证明面发好了。
4、把发好的面团拿出来,滚圆排气,松弛15分钟。
5、取适量的面团,擀成大薄片,在面片的表面刷一层色拉油。
6、两边对折。
7、用刀切成细丝。
8、然后面丝拉长,扭成螺旋状即可。
9、蒸连底部抹油,把扭好的花卷放到蒸连上,2次醒发30分钟。
10、凉水下锅,大火烧开至20分钟即可,蒸好的花卷不要马上揭锅,要等3--5分钟以后开锅盖。(冷空气遇到热空气花卷会塌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