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2-05 点击:次
“美食”、“纪录片”、“人文关怀”,三个词表面上看来并无太多瓜葛,但在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,细腻温润的镜头、恰如其分的文字以及现场同期声完美地将它们糅合在一起,让大江南北的观众们在22:30这个非黄金时段守在电视机前,享用它所带来精神饕餮盛宴。
大江南北的饮食缩影
有网友如此评论:“作为一个要减肥的人,晚上看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虐精神?”
从云南的松茸到浙江的冬笋,从南方的水磨年糕到北方的面条,从发酵的腐乳到腌制的腊肉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拼接起了中国内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饮食缩影,让差异的地域和多样的美食如DNA分子般协调地组合在一起,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不同食材在采集与加工中的独特魅力,也让人们发现了隐藏在它背后的人文关怀。
美食背后的人文关怀
烤松茸是酒店中的一款高档美食,这不仅体现在其不菲的价格上,也体现在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上。片中的主人公卓玛一家在雨季靠采松茸为生,常常要一大早进山寻找,而采摘松茸后,他们会用松针埋好菌坑,只为保护好日渐稀少的松茸菌丝。
在厨房的秘密一集中,片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水与火完美结合的技巧,还有传道授业、为学生揭秘厨房秘密的烹调老师——新东方烹饪教育的周赛群老师。面对将来要以烹调技艺为生的学子们,周赛群想要做的就是在短的时间内将她三十年的技艺倾囊相授,同时辅以市场的流行菜品,做到与时俱进。诚然,无论厨房中有多少奥妙、美食的烹饪技艺多么的博大精深,只有薪火相传,中国的饮食才能发扬光大。
在食品安全让人们恐慌的时代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大胆以美食为名,在一位位平凡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片段中,向大家讲述了食材返璞归真的做法,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、习俗,表达出了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尊重。